今天是,欢迎光临本站 

关于万家

嫁接后的金叶榆需要进行哪些日常管理?

发布时间:2025-08-23 文章来源:本站  浏览次数:53
嫁接后的金叶榆日常管理是保障嫁接成活率、促进苗木健壮生长的关键,需围绕 “保湿、固接、控旺、防病、水肥调控” 五大核心目标开展,具体可分为前期成活保障管理(嫁接后 1-2 个月,关键期)和中后期生长培育管理(成活后至成苗),以下是详细操作要点:

一、前期成活保障管理(嫁接后 1-2 个月,核心关键期)

此阶段重点是防止接穗失水、确保砧穗愈合,同时避免外力破坏,是决定嫁接成败的核心阶段。

1. 嫁接膜管理:把控 “松绑时机”,避免 “缢伤” 或 “失水”

  • 观察愈合状态:嫁接后 15-20 天,定期检查砧穗结合处(形成层):若接穗芽点饱满、表皮鲜亮,且砧木与接穗间出现淡白色愈伤组织(类似 “瘤状凸起”),说明愈合正常;若接穗发蔫、芽点干瘪,需排查是否膜内积水或绑扎过紧。
  • 分次松绑
    • 首次松绑(愈合初期):嫁接后 25-30 天,用刀片在嫁接膜外侧(避开砧穗结合处)划 1-2 道小口,释放膜内水汽,防止接穗因高温高湿腐烂,但不彻底拆除(仍需保湿);
    • 二次解绑(完全愈合后):嫁接后 40-50 天,当接穗新芽长至 5-8cm、叶片展开时,彻底拆除嫁接膜 ——严禁过晚解绑,否则膜带会勒紧砧木和接穗的生长层,导致 “缢伤”(影响养分运输,严重时整株枯萎)。

2. 水分管理:“保湿不积水”,重点护接穗

  • 接穗保湿:若采用 “芽接” 或接穗较短,可在嫁接膜外包裹一层湿润的无纺布(或保鲜膜,需扎 2-3 个小孔透气),每隔 3-5 天检查湿度,干燥时用喷雾器向无纺布喷水(避免直接喷接穗伤口);若为 “枝接”,可在接穗顶端切口处涂抹 “伤口愈合剂”,防止水分流失。
  • 砧木浇水:嫁接后 1 周内,若土壤干旱(手握土团不散为宜),需沿砧木根部周围缓慢浇水(小水漫灌,避免水流冲击嫁接处),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—— 积水会导致砧木根系缺氧,间接影响接穗愈合。

3. 固定与防风:防止砧穗 “错位”

  • 若嫁接苗木高度超过 1.5m(如高接金叶榆),或种植区域风力较大(如开阔地块、边坡),需在砧木旁立 1 根竹竿(高度略高于接穗新芽),用软绳(布条或塑料绳,避免勒伤树皮)将接穗与竹竿轻轻绑定(绑定点 2-3 处,松紧以 “能插入 1 根手指” 为宜),防止风吹导致接穗晃动、砧穗愈合处断裂。

二、中后期生长培育管理(成活后至成苗)

此阶段重点是促进接穗分枝、培育树形,同时预防病虫害和养分失衡。

1. 抹芽与剪砧:集中养分供给接穗

  • 抹芽(砧木萌芽处理):嫁接成活后,砧木上会不断萌发新梢(尤其是根部和主干中下部),需及时抹除(用手掰除或剪刀剪除,保留砧木主干光滑)—— 这些萌芽会与接穗争夺水分和养分,导致接穗生长瘦弱。抹芽频率为 “见芽就除”,直至接穗长势稳定(通常为嫁接后 3 个月)。
  • 剪砧(高接苗处理):若为 “高接换头”(如在普通白榆大苗上嫁接金叶榆),嫁接时砧木会预留 10-15cm 的 “保护桩”,待接穗新芽长至 10-15cm 时,从保护桩基部(贴近接穗处)斜剪去除,剪口涂抹愈合剂,避免伤口感染。

2. 整形修剪:培育美观树形

金叶榆常见树形为 “自然开心形” 或 “纺锤形”,修剪需结合生长阶段调整:


  • 苗期修剪(嫁接后当年):接穗新芽长至 20-30cm 时,保留 1 个健壮主枝(若为多芽嫁接,选 3-4 个均匀分布的芽作为主枝,其余疏除),主枝长至 50cm 时进行 “摘心”(掐除顶端 1-2cm 嫩芽),促进侧枝萌发,形成紧凑树冠。
  • 成苗修剪(第 2 年及以后):春季萌芽前,剪除过密枝、交叉枝、病虫枝(保持树冠通风透光);夏季(6-7 月)对过长的侧枝进行 “短截”(剪去枝条长度的 1/3),控制树形高度,避免枝条徒长;秋季(10 月)停止修剪,防止新梢冻伤。

3. 水肥管理:“薄肥勤施”,按需供给

  • 施肥原则:金叶榆喜肥但忌浓肥,需根据生长阶段调整肥料类型:
    • 成活初期(嫁接后 2-3 个月):以 “氮肥为主”(如尿素,浓度 0.2%-0.3%),每 20 天浇施 1 次,促进新梢生长;
    • 生长旺盛期(夏季):增施 “氮磷钾复合肥”(比例 1:1:1,浓度 0.3%),每月 1 次,增强枝条木质化程度;
    • 秋季(9-10 月):施 “磷钾肥为主”(如磷酸二氢钾,浓度 0.2%),1-2 次即可,提高苗木抗寒能力,避免施氮肥(防止新梢秋发冻伤)。
  • 浇水要点:生长期(4-9 月)保持土壤湿润,干旱时及时浇水(尤其是夏季高温,需在早晚浇水,避免正午高温灼伤根系);雨季及时排水,防止根系腐烂;冬季(土壤封冻前)浇 1 次 “封冻水”,春季(萌芽前)浇 1 次 “返青水”,保障越冬和萌芽需求。

4. 病虫害防治:预防为主,对症处理

金叶榆常见病虫害为蚜虫、红蜘蛛、榆叶甲(虫害)和白粉病、黑斑病(病害),需结合季节重点防控:


  • 虫害防治
    • 蚜虫、红蜘蛛:春季(4-5 月)若发现叶片有 “蜜露”(蚜虫分泌物)或 “白色小点”(红蜘蛛),用 10%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喷雾,每隔 7-10 天 1 次,连喷 2-3 次;
    • 榆叶甲:夏季(6-7 月)成虫啃食叶片时,用 2.5% 溴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喷雾,同时清理地面落叶(杀死越冬虫卵)。
  • 病害防治
    • 白粉病(叶片出现白色粉状物):发病初期用 25%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喷雾,每隔 10 天 1 次,连喷 2 次;
    • 黑斑病(叶片出现黑色斑点,逐渐扩大):雨季前(5 月)用 70%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喷雾预防,发病后加大浓度至 600 倍液,连喷 3 次。
  • 注意事项:喷雾时需均匀覆盖叶片正反面和砧木主干,避免漏喷;禁止在高温正午或风力大于 3 级时施药,防止药害。

5. 越冬防护(北方地区重点)

金叶榆耐寒性较强(可耐 - 30℃低温),但嫁接当年苗木较弱,需做好防护:


  • 10 月下旬(土壤封冻前),对砧木根部进行 “培土防寒”:围绕主干堆高 30-40cm 的土堆,保护根系和嫁接口,次年春季(3 月)解冻后扒除;
  • 若为幼苗(高度低于 1m),可套上透气的 “防寒布”(顶部开口,避免闷伤),或在地块周围搭建防风障,减少寒风抽干枝条水分;
  • 冬季禁止修剪,避免伤口冻伤;春季萌芽后及时检查,剪除受冻的干枝。

三、关键管理误区提醒

  1. 过早松绑 / 过晚松绑:过早松绑会导致接穗失水,过晚松绑会缢伤砧穗,需严格按 “愈伤组织形成” 判断时机;
  2. 忽视砧木抹芽:砧木萌芽争夺养分,若不及时抹除,接穗易 “饿死”;
  3. 浓肥灌根:嫁接苗根系较弱,浓肥会导致根系灼伤,需坚持 “薄肥勤施 + 兑水浇施”;
  4. 病虫害防治滞后:金叶榆叶片金黄,病虫害易被发现,需 “早观察、早防治”,避免大面积蔓延。


通过以上精细化管理,嫁接金叶榆成活率可提升至 90% 以上,且能快速培育出树形美观、长势健壮的苗木,满足园林绿化或苗圃培育的需求。
上一篇: 金叶榆的嫁接技术有哪些? 下一篇: 金叶榆嫁接和办理技术共享
[向上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