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叶榆是榆科榆属的彩叶树种,其嫁接技术需结合树种特性(如树皮较薄、形成层活跃期等)和季节规律,核心目标是保证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贴合、减少水分流失,从而提高成活率。根据嫁接时间、砧木规格及操作方式的不同,常用嫁接技术主要分为枝接和芽接两大类,具体技术要点、适用场景及操作流程如下:
无论采用哪种技术,需先满足 3 个基础条件,这是嫁接成功的关键:
- 亲和性匹配:砧木首选白榆(普通榆树) ,二者同属近缘,亲和性强,避免使用其他科属树种(如刺槐、杨树),否则会出现 “假活” 或后期断裂。
- 物候期同步:佳嫁接时间需匹配砧木与接穗的生长节奏 ——
- 枝接:选在砧木萌芽前 10-15 天(春季 3-4 月,气温 10-15℃) ,此时砧木树液开始流动,接穗仍处于休眠状态,伤口愈合快;
- 芽接:选在砧木和接穗生长旺盛期(夏季 6-8 月) ,此时形成层活跃,芽片易剥离,成活率高。
- 接穗 / 砧木质量:
- 接穗:选 1-2 年生健壮枝条,芽点饱满、无病虫害,剪后立即用湿布包裹(或浸泡在清水里,避免脱水),保存不超过 24 小时;
- 砧木:幼苗砧木(芽接用)直径需≥0.8cm,大苗砧木(枝接用)直径需≥2cm,砧木切口处树皮需光滑、无损伤。
枝接以 “接穗带枝条” 为特点,适合春季对大规格砧木进行 “高接换头”(培育乔木型金叶榆)或幼苗 “低接”(培育灌木型金叶榆),常用方法有劈接、切接、插皮接3 种,其中劈接和插皮接常用。
芽接以 “接穗仅带单个芽片” 为特点,操作简便、接穗利用率高(1 根枝条可接多个芽),适合夏季对一年生白榆幼苗进行批量嫁接(培育灌木苗或半成品苗),常用方法为 **“T” 形芽接 **(经典)和方块芽接。
- 适用场景:砧木与接穗粗细相近(直径 1-2cm),夏季高温期(需避免芽片失水),适合对成活率要求高的精品苗培育。
- 操作步骤:
- 砧木切口:在砧木光滑处刻 1 个边长 1.5-2cm 的正方形切口(切断皮层,保留一侧皮层不切断,作为 “活瓣”),轻轻剥离皮层。
- 接穗取芽:在接穗上按相同尺寸刻正方形切口,取下带芽的方块芽片(芽位于方块中心),立即去掉芽片上的木质部。
- 贴合固定:将方块芽片贴在砧木切口处,用砧木的 “活瓣” 覆盖芽片一侧,然后用嫁接膜紧密缠绕,仅露出芽点。
- 关键要点:芽片与砧木的切口尺寸必须完全一致,确保形成层全面贴合,成活率比 “T” 形芽接高 10%-15%,但操作耗时较长,适合小规模培育。
- 解绑:嫁接后 15-20 天(枝接)或 10-15 天(芽接),确认接穗成活(枝接芽点萌发、芽接叶柄脱落)后,及时解开嫁接膜,避免膜条勒伤新梢;若未成活,需立即补接。
- 抹芽除萌:砧木上会萌发大量不定芽,需每周抹除 1 次(尤其是芽接砧木和枝接砧木下部),防止养分被争夺,确保接穗优先生长。
- 支撑保护:枝接的高接苗(高度≥1.5m),待新梢长至 30cm 时,需用竹竿或木棍支撑(绑缚处垫软布,避免磨损),防止风吹折断新梢。
- 水肥管理:嫁接后 1 个月内不施肥,成活后可施薄肥(氮磷钾复合肥,浓度 0.2%),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,避免接口处积水腐烂。
综上,金叶榆嫁接需根据培育目标(乔木 / 灌木、大苗 / 幼苗)选择对应技术:若培育景观乔木,优先春季插皮接(高接) ;若批量培育幼苗,优先夏季 **“T” 形芽接 **;追求高成活率则选方块芽接。同时,严格把控 “形成层对齐、接口密封、后期抹芽” 三大核心环节,可使嫁接成活率稳定在 85% 以上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