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金叶榆选择叶面肥,核心需围绕 “补充关键养分、增强叶片观赏性(金叶色泽)、避免叶片灼伤” 三大原则,优先选择低浓度、易吸收、养分针对性强的类型,同时需结合不同生长阶段(展叶期、生长期、越冬前)调整,具体适合的叶面肥及使用要点如下:
金叶榆的核心观赏点是 “金黄叶片”,氮元素能促进叶片叶绿素合成(避免叶片发黄失绿),钾元素可增强叶片光泽度、延长金叶观赏期,这类叶面肥适合展叶期至旺盛生长期(4-6 月) 使用。
- 常用类型:
- 尿素溶液(纯氮型):适合叶片较薄、色泽偏淡时补充,需严格稀释至0.1%-0.2% 浓度(1 升水加 1-2 克尿素),避免浓度过高灼伤叶片。
- 氮钾均衡复合肥溶液:选择氮含量 15%-20%、钾含量 10%-15% 的水溶性复合肥(如 15-5-15、20-10-15 配方),稀释至0.15%-0.2% 浓度,既能补氮促叶,又能补钾增亮。
- 使用效果:连续喷施 2-3 次(间隔 7 天),叶片会更厚实、金叶色泽更均匀,避免出现 “黄绿斑驳”。
进入夏季高温期(7-8 月)或秋季越冬前(9-10 月),金叶榆需增强抗逆性,此时优先选择高磷钾叶面肥,磷能促进根系发育,钾能提升植株抗高温、抗冻能力。
- 常用类型:
- 磷酸二氢钾溶液:经典的磷钾叶面肥(磷含量 52%、钾含量 34%),稀释至0.1%-0.2% 浓度(1 升水加 1-2 克),夏季喷施可减少叶片焦枯,秋季喷施能帮助枝条木质化,安全越冬。
- 硫酸钾溶液:若仅需补钾(如叶片边缘轻微发黄),可使用 0.2% 硫酸钾溶液,安全性高,不易产生肥害。
- 注意事项:夏季喷施需避开正午(选择 16:00 后),避免高温导致药液蒸发过快,灼伤叶片。
若金叶榆出现 “特殊症状”(如叶片发黄、斑点),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,需针对性补充,避免盲目使用复合肥。
- 常见缺素及对应叶面肥:
- 缺铁(叶片发黄、叶脉仍绿):喷施0.1%-0.2% 螯合铁溶液(比硫酸亚铁更易吸收,避免土壤板结),间隔 10 天喷 1 次,连续 2-3 次。
- 缺锌(叶片小、簇生):喷施0.1% 硫酸锌溶液,配合根部施用少量锌肥(如氧化锌),效果更持久。
- 缺镁(叶片中部发黄、边缘绿):喷施0.2% 硫酸镁溶液,镁是叶绿素核心成分,补充后叶片会快速恢复翠绿(金叶榆正常叶片为金黄,缺镁时会偏黄发白,需区分)。
- 严格控制浓度:所有叶面肥浓度均需低于 0.3%,尤其是尿素、磷酸二氢钾,浓度超过 0.3% 极易导致叶片灼伤(出现焦枯斑点),幼树、新叶需进一步降低浓度(按低值稀释)。
- 避开敏感时期:
- 嫁接后 1 个月内、肥害恢复期间(如刚处理完中度肥害),禁止喷施任何叶面肥,此时叶片和根系脆弱,易加重损伤。
- 雨天、大风天不喷:雨天会冲刷药液,失去效果;大风天会导致药液不均匀,局部浓度过高。
- 喷叶背面为主:叶片背面的 “气孔更多”,吸收能力是正面的 3-5 倍,喷施时需将喷头对准叶片背面(兼顾正面),确保药液均匀覆盖,每次喷施至叶片 “湿润但不滴水” 即可。
- 不与碱性农药混用:若需同时防治病虫害(如蚜虫、白粉病),叶面肥(多为酸性)不可与碱性农药(如波尔多液、石硫合剂)混用,否则会降低药效、产生沉淀,灼伤叶片(可间隔 3-5 天分别喷施)。
通过以上叶面肥的选择和使用方法,既能满足金叶榆的养分需求,又能大化保护叶片,维持其 “金黄亮丽” 的观赏效果,同时避免肥害风险。 |